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華為的最主要發展目標已不是愛立信

華為和上市公司壹樣發布了經過審計的財報。在全球通信設備疲軟的今天,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239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5%,實現凈利潤210億元。這個台北魚訊
華為的最主要發展目標已不是愛立信

C114通信網對五大設備商的對比:華為已經穩居通信設備老二的位置。

台北魚訊華為的最主要發展目標已不是愛立信

新浪科技的圖不像C114那麽細致,但眼光看得更遠壹些。新浪科技將思科拉到了對比的陣營中,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及基礎運營商轉型,思科已成為傳統電信設備商越來越直接的競爭對手。

華為的最主要發展目標已不是愛立信
台北魚訊
華為的最主要發展目標已不是愛立信



其實,至少早在十年前,思科就把華為列為了最有威脅的潛在競爭對手。華為的數通設備也曾發展的相當不錯。但數通所在的企業網市場營銷模式與直接商家對商家的運營商市場不同,更多產品需要通過合作夥伴來實現,種種原因,華為將數通部分與3COM合資(後3COM成為大股東,並最終完成收購),將安全服務與賽門鐵克合資,這都影響到了華為企業網的布局。


2011年華為提出三大業務BG,進軍企業網市場和終端市場,幾乎都是開始墾荒,兩塊業務的模式與原運營商服務市場有很大的區別。2011年~2012年更多是摸索期和試探期,2013年這兩塊業務成為了拉動華為快速發展的兩家馬車,也將是帶動華為轉型的主要力量。華為也試探過互聯網,但很難說成功。
台北魚訊

華為明確目標為“為互聯網傳遞數據流量的管道做鐵皮”,整合了資源優勢,打通了三大業務BG之間的關聯,是壹個非常聰明的做法,與愛立信從傳統設備商向通信服務轉移相比,這條路更適合雄心勃勃的華為。
台北魚訊

轉向這條路,華為的主要對手不再是愛立信,而是思科和華為自己。華為企業網服務要保持快速發展,與思科交鋒的時候會越來越多。但更重要的是華為自己如何轉型,自己如何得到更多市場的認可。過去幾年,華為做了大量的努力,業務越來越透明,財報越來越規範,但猜疑聲壹直不斷,種種借口成為限制華為進入歐美市場的重要依據。在指責這些借口的同時,華為也必須反思,如何在戰略、人才、資本方面都轉變為壹個全球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